受害者情結是什麼? | 沈伶

在從事心靈工作這些年來,發現台灣有個普遍而氾濫的心靈現象,
嚴重影響我們的各種關係與身心狀態,卻鮮少人提及或討論,就是「受害者情結」。
如果我們過去已經很努力了,卻依舊無法改變生活或突破困境,
那是否有我們過去未曾看到的問題呢?能不帶既定成見觀察自己,才能看到真正的問題核心。

所以,請先放下自我防衛機制,先別急著否認。
【你有「受害者情結」嗎?】
「受害者情結」,顧名思義,就是經常感覺自己處於被害者的狀況,
認為其他人或環境老是在壓榨或欺負自己。
我的很多學員一看到這個說法,第一個反應都是:「我沒有阿!」,
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學習自我覺察後,常常事後不好意思地跟我說:
「老師,我真的有像妳說的被害者情結耶~ 原來我以前其實沒有很了解自己呀!」
如果我們真心想幫助自己、突破過去的盲點,請務必給自己一段時間,
在生活中好好重新觀察自己,你有以下的習慣嗎?
♦ 口語常說:「xxx (某人或團體/公司…) 應該 xxxx (怎樣做)才對,怎麼可以這樣呢?」
♦ 心中常感覺在某環境或某關係中,對自己很不公平。
♦ 口語常說:「我當初會這樣做,都是因為xxx (某人或團體/公司…) ……」
♦ 心中常感覺被壓榨、被欺負或被貶抑。
♦ 感覺世界上幾乎沒人會真心對自己好。
♦ 感覺自己的一片好意或真心,常被別人糟蹋。
♦ 覺得自己容易被排擠,或總是害怕被排擠。
♦ 覺得自己被別人利用,或別人對自己好都是有其他目的的。
♦ 感覺別人的眼神或動作,常表現出不喜愛自己或對自己有敵意。
以上的狀況越多,代表受害者情結的程度越嚴重。
【受害者情結 帶來的效應】
如果我們有受害者情結,常會覺得這世界的人、事、物總與自己作對,
在各種關係上也會遇到很多挑戰,產生很多的負面情緒與感受。但即使是有受害者情結的人,
每個人對自己感到被欺壓 (主觀上的感覺,客觀上未必均有) 時的反應,卻可能大相逕庭。
有些人會完全反應「被害者」的狀態,感覺到自己的難過、傷痛、心碎、難堪……,
覺得被遺棄、覺得被利用後就被丟棄、覺得這世界充滿不公平,有些人會因此走不出傷痛的循環,
陷入苦海而難以逃脫。
但相反的,有些人反而會因為被害者情結,在創傷後激起強烈的自我保護機制,
讓自己成為一位「加害者」,以避免自己再受到任何傷害。
這位「加害者」會在心中築起層層堅實的高牆,在外表戴起冷漠的面具,
拒絕親近他人、拒絕對他人和善、拒絕幫助別人、拒絕再做任何付出與溝通;
更有甚者,藉由壓迫他人過程中,填補內心匱乏的安全感。
【為什麼會有受害者情結?】
◊ 原生家庭的影響
有些受害者情結,源於原生家庭的影響。例如父母本身的身教、言教,
從小教導孩子這個世界都是在欺負人的、沒有公平的事存在,孩子在耳濡目染下,
容易養成受害者情結模式。如果父母本身有嚴重的受害者情結傾向,與一般孩童相較之下,
孩子會更容易有受害者情結。
◊ 創傷後反應
在人生旅途中,難免遇到各種關係的創傷,或是生活各層面挑戰的創傷。
在某些重大創傷後,有些人會選擇勇敢從烈焰重生,讓痛苦轉化成滋養人生的養分,
更積極、平衡的走向未來。但也有些人會因此逆轉性格,選擇用各種不同的保護機制防禦自己,
而「受害者情結」,就是後者常選用的保護模式。
◊ 不論成因是什麼,都必須學習長大
如果我們希望人生從此順利,希望從苦海中解脫,就必須認清自己過去舊的負面模式,
因為過去的苦是「舊的負面模式」累積出來的,倘若決心告別過去、擁有新人生,
首先要覺察、然後斬斷「舊的負面模式」。
所以,不論「受害者情結」的成因是什麼,如果覺察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受害者情結,
卻全怪罪於原生家庭或過去創傷,不就讓自己永遠陷於受害者的無限迴圈、難以跳脫嗎?
【終結受害者情結】
心靈大師海寧格曾說:「一個總是怪罪別人與命運的人,是因為他不想長大,
不想對自己的生命負責,跟承認自己的錯誤比較起來,怪罪別人容易多了。」
這是一個選擇的機會,我們可以選擇繼續深陷在受害者情境中,在苦海中欺瞞自己有救贖的錯覺;
我們也可以選擇,從今天開始讓自己長大,學習承擔自己的生命,承認自己的過錯,
勇於對自己負責,改變自己的模式,就能成就不同的未來。
如果你願意,請在生活中保持對自己思想、行為模式的覺察,覺察自己 :
是否常感到不公平或被壓榨?
是否常感到被欺負、被貶抑、被排擠、被利用或真心被糟蹋?
是否常脫口而出覺得別人「應該如何」、「怎麼可以這樣」?
是否會責怪「我當初會這樣做,都是為了…」藉以不用對自己的生命、選擇負責?
如果覺察到自己的上述思想、行為,請當下提醒自己:
「我願意告別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,
我願意斬斷過去創傷的牽絆。
我擁有自我負責的勇氣,
我擁有嶄新生活的權利。
我衷心的祝福自己,
我值得擁有更美好的未來。」
作者|沈伶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