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活動:2022從愛中探索自己.讀書會
◆日期:2022/1/8、15,2/12、19
◆帶領人:妍靜、傑思
◆推薦好書:《親密關係:通往靈魂之橋》 克里斯多福.孟Christopher Moon
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,而是「你是誰」
-妍靜 & 傑思-
透過名為「親密關係」的鏡子
向自己的靈魂靠近
◆活動介紹◆
【精彩花絮】第一堂
每個靈魂投胎都有目的
共同不變的課題就是學習:認識「真正的自己」
人類從出生開始就會追尋自我的「歸屬感」和「重要性」
也自然而然地想從關係中找機會滿足這樣的需求
小時候希望得到父母愛和關心
長大後渴望朋友/伴侶的理解、陪伴和支持
但我們不知道的是:
當潛意識認定「幸福的來源」都僅能由他人給予
失望、衝突便會重複發生來提醒自己
我們需要去思考
在親密關係中
你現在最大的「需求」是什麼?
這個需求行為的背後
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
從「親密關係」中學習
找出心中深埋的匱乏、釐清真實的渴望
才有機會讓愛在心中萌芽
「幸福從來不是透過他人給予,
而是自己從內心的建立」
「內心 #真正的感覺 是把鑰匙,
帶我們穿越黑暗,迎向生命的曙光。」
【精彩花絮】第二堂
人常無意識的有一種迷思:
「遇到痛苦,我唯一的選擇是掙扎和受苦
或改變伴侶行為、或換個對象/環境,痛苦就不存在了。」
當我們企圖用他人填滿自己匱乏和缺憾
便會下意識地採取各種行為
包含:尋求關注、權力競奪、報復、自暴自棄。
但些行為對改善關係並不會有幫助
反而會陷入痛苦的惡性循環中
只要我們願意尊重傷痛背後的”真正的目的”
(即:幫助我們認識自我、學習靈魂功課)
面對真實的感覺、釋放和療癒傷痛
生活品質和智慧便有機會提升
科學家研究:
一般人平均一天有大約5萬個念頭
大多數都是老想法在心中重複撥放
當過去「原生家庭」造成的痛苦和失望
經過重複的在內心中刻劃下
便會形成吸引痛苦的「限制性信念」。
一個潛意識中不相信自己「值得被愛」的人
現實生活便會映射出不被愛的情況
提醒我們該去學習和面對愛的課題
「探索自我」是個旅程
從自我覺察開始、瞭解行為背後的原因
陪伴自己穿越表相、看見真相
便能獲得來自靈魂的珍貴禮物
【精彩花絮】第三堂
很多人在關係中會有「犧牲」的現象
這不僅是指外在行為的表現、還包含存在心中的感受。
「犧牲」
就是在償還潛意識深處滿滿的內疚感。
當你付出的一切、沒有生命力
最後只會精疲力盡、感到一無所有
如何判斷自己在「犧牲」?
向自己提問:
在某件事上,我的感受是”好”還是”不好”?
當覺得結果好像可以、但自己心情不喜悅;
或結果不好、甚至產生內疚感
這樣的狀況通常就是有犧牲
當你對自己坦誠
就會發現關係中的犧牲
就是「小時候的你為家人犧牲」的成年版
#原生家庭的影響正在上演
有些人會說:
「因為某人可以開心,所以我這樣做」
試想:
讓身邊的人開心,真的是你的責任嗎?
******
在關係中
看似有「受害者」、「加害者」、「拯救者」
但其實三個角色都是同一個自己面向
指向同一個問題
當你願意為自己的所有感受與遇到問題「完全負責」
你才會重新獲得幸福的選擇權
才有機會真正自由
藉由不斷的提問、與自我對話
找出信念之外的其他可能性:
「我的靈魂要告訴我什麼?!」
【精彩花絮】第四堂
在關係的幻滅階段
我們往往會一直想「做」
覺得需要有公式可循
但良好的溝通並不循一個公式
而是從充滿心靈的直覺中流出
是一種點亮心靈的靈感
以及一種揭露我們最深處感受的啟發
帶著希望和信念
相信這些不愉快
會隨著你對愛更深刻的追求 過去